众所周知,环境是殡葬的基础,殡葬离不开环境。无论采取何种殡葬形式,都要在相应的环境中进行。如:土葬离不开土地;水葬要有水体;火葬需要固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所以,殡葬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人应运而生,自然而死。每个人最终都要回归大自然,拥抱大自然。 殡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环境也是殡葬的重要环境之一,殡葬形式的不同就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殡葬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二是殡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及破坏。正确处理与分析殡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解决殡葬改革过程中困难与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传统的丧葬习俗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凸现的问题日益明显,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 第一,大量占用土地。据统计,全国每年死亡人数约800万人,若悉数土葬,以每穴墓地占地4.5平方米计算,占用土地资源就逾3600万平方米。而我国虽然有14.4亿亩土地,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1.11亩左右,不足世界人均土地的三分之一。特别是东南沿海省份,人均耕地只有0.6亩。因此,现在我国是在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口,土地资源十分匮乏。 第二,大量浪费森林资源。全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2.17%,人均森林面积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5%。特别是我国每年的用材林生长量为1.8亿立方米,而实际消耗高达2.9亿立方米,每年平均缺口为1.1亿立方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再过30年,我国森林资源将濒临枯竭。如果在全国每年800万死亡人口中,500万实行土葬,每具尸体平均需要l立方米,将有四至五百万立方米被埋人地下浪费掉。殡葬不但破坏森林资源,还破坏草地等植被环境和石油矿产资源,这就使我国本身贫乏的自然资源问题雪上加霜。第三,影响投资及周边环境。改革开放以后,外商在中国大量投资兴办企业,许多地方政府也不惜一切极力引进资金,而项目投资所在地却与瀛上乱坟近在咫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有碍观瞻,而且直接关系到客商来此地投资的利益,严重影响投资环境。这一切不能不唤醒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去努力寻求更科学、更健康的殡葬方式,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尸体在存放、运输时,尤其是土葬等自然腐败的情况下,会逸放出很多致病菌和菌毒,产生生物污染,传播疾病甚至发生瘟疫。尸体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瘟疫的迅速蔓延。 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项环境要素都有被污染的可能,其中最突出、最普遍的是空气、水和土壤。估计每年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8.37亿元,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337亿元,固体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46.5亿元。按我国每年死亡人 800万人计,以平均每人60千克计算,全国每年就有48000万千克的遗体做为固体废物污染着自然环境。土葬实际上是任尸体自然腐烂的尸体处理方法,据测定尸体腐烂有害时间长达20年以上。尸体腐烂的过程又是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污染传播细菌的过程。这正是我们努力倡导火葬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环境在影响和制约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同时,人类的生产、生活又反作用于自然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推行殡葬改革,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