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花圈店/殡葬用花店-殡仪馆花圈服务公司 《金史·地理志》载:(肇州)“下防御使,旧出河店也,天会八年(1130年)以太祖兵胜辽,肇基王绩,遂建为州……隶会宁府。贞佑二年,置招讨司,户5375,县一:始兴,与州同置”。这一记载明确地告诉我们,肇州在辽代叫出河店,下设防御使。金代1130年开始设州,名叫肇州,下辖“始兴县”(今肇源茂兴为中心的地区)。1142年时,肇州的人口5000多户。
金代的行政区划分为路、府、州、县四级,肇州隶属于蒲裕路、会宁府,为州级单位,下辖始兴县(以今肇源茂兴为中心),金代肇州的名称首次在历史典籍上出现。吉林省扶余县徐家乡石碑村的“大金得胜陀颂碑”为纪念出河店大捷而立,出土于巴彦县的“肇州司侯司”铜镜都是金代肇州最有力的历史物证。
元代肇州,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世袭封地之一。元贞元年(1295年)设肇州屯田万户府,治所在今肇东八里城,元代肇州隶属于辽阳行省、开源路,元贞元年升为万户府,延佑元年降为千户所,区划级别、人口数量变化较大。
元朝结束后,有540多年时间肇州的名称停止使用。1409年,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司统辖东北地区,下设384个卫。在松嫩平原的蒙古族郭尔罗斯部受“福余卫”统辖,以扶余城(今松原市扶余县)为中心,明末,郭尔罗斯蒙古归附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皇太极时被编入蒙军八旗。顺治初年,郭尔罗斯部以松花江为界分成前、后两旗。松花江以北,嫩江以东,呼兰河以西,青肯泡以南是郭尔罗斯后旗游牧地,属清初哲里木盟十旗之一。
清康熙年间在嫩江沿岸开始设立茂兴、古鲁等驿站,雍正年间在茂兴站和古鲁(古龙)站之间增设乌兰诺尔站(新站),后陆续在松花江沿岸增设博尔济哈台(头台)、察普奇尔台(二站)、额尔多图台(三站)、布拉克台(四站),乾隆年间又增设扎拉和硕台(五站),传递文书、运送贡品。遣“三藩”之部属把守驿站,并在驿站附近开垦耕地。清初“站人”有200多人,清末增加到1200多人。他们是第一批政府移民进入肇州的汉族人。1901年,郭尔罗斯后旗蒙荒的开垦,结束了肇州古代的历史,成为肇州县近代史的开端。
1901年,清政府正式开放中东铁路两侧的郭尔罗斯后旗蒙荒29万垧,1904年,开放“和乐安平”四牌蒙荒24万垧。在清政府招募之下,松花江南岸的汉人纷纷涌入肇州开垦荒地,农业耕作逐步取代游牧经济,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汉族逐步成为肇州的主体民族,从此,肇州的历史进入近代时期。
1260年3月,忽必烈在汉人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称大汗;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阿里不哥与忽必烈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
1264年阿里不哥战败,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 忽必烈推行的"行汉法"主张,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这场内战让四大汗国先后脱离独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朝为宗主国。
入棺后,久病不愈的人要赶来,摸一摸死尸的手。据说,摸过之后,死尸可将病魔带走,病人很快即可痊愈。
这时,主子家的人如果在场,则要看一看死者,同遗体作最后的告别。并要同死尸说几句话。无非"放心哇"、"走好"之类的话。之后,主子家的人就可回去,直到发送的前一日再来。
肇州花圈店/殡葬用花店-殡仪馆花圈服务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