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花圈店/殡葬用花店-殡仪馆花圈服务公司 589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又改富川为永兴,市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梁置西陵县于此,后废。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唐末,南方九国兴起,市地在吴国境内。905年(唐哀帝天祐二年),吴王杨行密将永兴县和武昌划出一块地盘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开炉冶炼。市地在吴国鄂州境内。五代十国时市地在鄂州武昌县、永兴县境内,梁、唐时属吴,晋、汉、后周、北宋初时属南唐。
967年(宋乾德五年)以前。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取自殷商以来一直“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从此,自宋至民国市地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县。
1927年(民国16年),大冶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成立大冶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1932年(民国21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大冶县;1938年改属第一专署。
1938年(民国27年)大冶沦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至毛铺等地。1942年(民国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14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1945年(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1948年(民国37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同年1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号文,向中南军政委员会请求,将石黄工矿区改组为市,定名“黄石市”。1950年8月21日,在原黄石港和石灰窑江滨集镇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省辖黄石市(驻石灰窑)。
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元朝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耶律楚材、杨奂、郝经与许衡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们提倡安定社会,保护百姓,将中华的典章制度带进元朝,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遗民的儒者如谢访、郑思肖、王应麟、胡三省、邓牧、马端临等人。
过七又称"做七",就是从人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丧家要设宴祭祀,一直到七七(共计49天)为止,民间称为"过七"。当地还有"犯七"之说,若是亡者生辰八字与"七"冲撞,家人还要用白纸剪制小三角旗、小雨伞各49支。俗传,新鬼进入冥村后,每隔七日要受阎王拘传鞭挞,家人为保护亡灵,制备小旗小伞让其躲避,在每个"七"做法事祭坟时,在路途插小旗小伞,孝子口呼"阎王打你躲起来"等语,直呼七七四十九遍。如路途近插不完,剩余部分可插到坟头四周。旧时有钱人还要在各七请和尚做道场进行祭奠,以超度亡灵快快转生。一七又叫"头七",最后一七称"尽七",其他各按序称。过头七和尽七都要到坟地祭奠,其他各七在家中立牌位焚香烬表。
黄石花圈店/殡葬用花店-殡仪馆花圈服务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