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花圈店_寿衣店_殡葬用花香烛店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桂阳郡,为“桂阳”名之始。县治始建于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最初叫平阳县、平阳郡等,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桂阳州设立桂阳县。 [13] 文物古迹 龙潭书院故址 龙潭书院故址,位于桂阳县城北,今桂阳一中校园内。进一中大门即可见清代桂阳籍山东巡抚陈士杰亲书“龙潭书院”四个大字,大门左边有龙潭。书院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州人陈士杰发起兴建。 [22] 潮水寺 潮水寺,又名潮水庙,位于桂阳县荷叶镇南泉溪村,建于宋天禧元年(1017年),是一处佛教道场。 回龙庵 回龙庵,位于桂阳县荷叶镇高山村,是一处佛教道场,庵内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十八罗汉、弥勒佛等塑像,还有观音殿、念佛堂和往生殿。 风景名胜编辑 播报 阳山景区 桂阳县夕阳风景 桂阳县夕阳风景 阳山景区,位于桂阳县正和镇阳山村境内,距离郴州市区约30千米,距桂阳县城15公里,紧邻万华岩、四清湖、仰天湖景区。郴桂高等级公路饶乡而过,经郴仰旅游公路可直抵仰天湖景区。阳山景区面积为3.5平方千米,整个正和镇阳山村行政区划面积及黄石水库方圆100米范围内均属景区范围,以料材湾为中心,整个景区内分布着古民居建筑群、何氏宗祠、原始次森林、古驿道、古墓、落天十八坑、高山草甸、木庵故居、生态农业园、水库等资源,与其邻近的万华岩、四清湖、仰天湖景区形成了郴州市西部旅游金三角地带。 [9] 舂陵江风景区 舂陵江风景区,以天鹅湖为中心,主要景点有天鹅湖、乌石渡、舍人渡、七拱桥、飞仙桥、鉴湖、鉴湖书院、花园堡、欧阳海大坝等。天鹅湖原名樟市渔场,总面积6840亩,有湖岸线5.6公里,岛屿7座,半岛10座。岛上绿草盈盈,树木葱葱,有黑天鹅、白鹭、野鸭、鸬鹚等动物常年栖息。 [10] 东塔公园 桂阳县东塔公园 桂阳县东塔公园 东塔公园,位于城东鹿峰山,山顶有宋代建的巍峨壮观的7层佛塔。1984年,县政府将其辟建为公园,园内树木葱茏,绿荫蔽日。每当夕阳含山,霞光万道,交相辉映,是为桂阳古八景之一的“鹿峰晚照”。 平阳古街 平阳古街,位于桂阳县城中。90年代在十字街南北两端新建牌坊门楼,宏伟壮丽。街道地面、街坊民居基本保持赣派建筑原貌。 [11] 落天十八坑 落天十八坑,坐落在正和镇落坦坪村境内,有18个天然岩洞,洞洞相连,洞中有河,河水相通,洞口如天上掉下一般,故称“落天十八坑”。 桂阳文化园 桂阳文化园,位于桂阳县城东北部的芙蓉新区,县机关大院和欧阳海广场的南面,基地东临舂陵大道,南抵向阳路、迎宾路,西靠欧阳海路,北接芙蓉东路,规划范围包含了东塔公园、蓉湖水库。天下桂阳广场紧靠塔背水库,塔背水库面积180亩,总蓄水量155万方。沿水库所修环湖游道长3.6公里、宽6米,近40个与桂阳相关的人文景观及亭台阁榭分布其间。文化园核心区为占地128亩的桂阳古郡城。古郡城东临塔背水库,南靠东塔公园,通过环湖游道与塔背水库、东塔公园连接。 [12] 地方特产编辑 播报 桂阳糍巴 桂阳人过年及“七月半”和冬节,都有制糍巴的习俗。一般的糍粑只有巴掌大小。直径五尺的糍粑,只有在“七月半”祭祖时等特殊场合才用。糍团是桂阳人庆贺良辰美景、婚嫁诞辰常用礼品。在亲来戚往的日子里,也常常砻谷,舂米,蒸饭制糍。走亲戚时,有互赠糍巴的的风俗,桂阳北乡将走亲戚回馈的东西称作“回糍”。 [6] 苦株豆腐 制作苦株豆腐,先要将苦株晒干、去壳、磨碎,清水浸泡去掉苦水。然后磨成浆,在锅内煮沸,冷却后切割成块。炒菜时,放入辣椒、大蒜、生姜等佐料,即成一道香辣可口的绿色佳肴。 坛子肉 坛子肉又名辣酱肉,传说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赵子龙将军智取桂阳郡时,当地老百姓用本地特产方元五爪辣椒掩制猪肉皮和五花肉,赠送给赵子龙将军下酒,深得其喜爱。子龙坛子肉由此得名。 [7] 和平豆腐 和平豆腐盛产于和平镇长城村和上苍村,由当地祖传工艺配上独特的矿泉水酿造,口感酥嫩醇鲜。 [8] 著名人物编辑 播报 撒切尔夫人会见刘放吾 撒切尔夫人会见刘放吾(2张) 胡腾,字子升,桂阳人,东汉尚书。从小师从汉桓帝窦妙皇后之父窦武,初任荆州部南阳从事,灵帝时任窦武大将军府掾,坐受党锢,解禁后官至尚书。 刘昭禹,字休明,五代桂阳人,楚国"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曾任严州刺史。 李思聪(1363—1396年),桂阳县和平镇筱塘村人,明朝洪武年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受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出使缅甸,清慎自敕,重义轻利,蛮中百夷敬服,还朝后著《百夷传》上于朝。朱元璋赏其功,赐衣一袭,擢升江西布政司右参政,食二品俸。其墓尚存于筱塘村。李思聪在《始纂廖李氏族谱序》一文中,诫劝后人要和睦九族, 以期“亲亲而仁民“,树立清廉、忠诚、敬业、孝道的良好家风家教,这对族人、对后人都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罗以礼,桂阳人,明永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奉使塞外,其清介品格为当地人所敬畏。 陈士杰(1824—1893年),桂阳泗洲人,深受曾国藩赏识和倚重,与晚清名士王闿运交情颇深并结为亲家,官至浙江、山东两省巡抚。 夏时(1839—1906年),桂阳莲塘人,陈士杰的外甥,官至江西、陕西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御赐一品封典,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夏寿田(1870—1937年),夏时之子,高中榜眼,与齐白石、杨度均为至交知己。 徐连胜(1881—1918年),字名渊,号捷卿,桂阳太和人,1911年任广东新兵巡防营管带,参加循城起义, 投奔革命。 李木庵(1884—1959年),桂阳正和人,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曾任司法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革命战争年代在延安文艺界享有很高文名,被推举为"怀安诗社"社长。
土葬,坟墓均为南北向,宽三尺、长六尺、深七尺左右,在坟底的两壁挖一名叫“拉海堤”的偏洞,用以安放尸体(亦称麦体)。洞口高二尺、深三尺、长六尺五寸。在坟底的北壁做一土枕,尸体面朝西,头朝西北,脚向东南,以示永向麦加天房。 速葬,为使亡人早日“入土为安”,一般习惯是人无常(死亡)的第二天就埋葬,最晚不得超过三天。如果亡人的亲属都在本村、本地,常是早上无常,下午就埋葬。为了实行速葬,伊斯兰教还规定人在哪里无常,就在哪里安葬,绝不要把尸体从遥远的他乡运回家乡安葬。 保安族的葬礼,按伊斯兰教规举行。到清真寺行殡礼,即请阿訇站“则那孜”,阿訇站在最前面,满拉站在中间,众人站在后边。边訇带领众人,虔诚地念祈祷词,代亡人拜主、祈祷,让亡人脱尘归主。礼毕,由亲友、邻里将尸体抬往墓地安葬。本村人及邻里都主动送葬,或轮流抬亡人到墓地,认为这是一种善行。 殡葬时,亡者家属不穿孝服,不用任何物品作陪葬。到了墓地,先把亡人抬到墓西边,由四个人将盖在亡人身上的单子从四角撑起,遮住太阳,然后抬尸下墓。尸体下到墓坑后,解开大袒的两头扎线,慢慢移进墓坑西边的“拉海堤”(偏洞),头北足南面朝西作侧睡状。之后,即用土坯将“拉海堤”的门堵起来,阿訇开始念《古兰经》的有关章节,送葬的人们跪坐旁听,念毕,大家一起“接都哇”,以示替亡人祈祷。 “都哇”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祈祷 桂阳花圈店_寿衣店_殡葬用花香烛店
|